前言
说起歌剧二号,一开始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神秘的,因为刚开始是跟我同一楼层的一位发烧友正在使用歌剧一号,我可以经常过去蹭听。他用自制胆机来推,CD机则是Revox “上古时期” 的机型,整套系统的投资不怎么贵,声音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对于我所玩的歌剧二号,我认为它的外形比歌剧一号要帅气得多,同时,单元以及其他部件都经过更细致的改良,从道理上应该比歌剧一号要好!爱菲之所以推出歌剧二号是为了打造更好的同轴单元,我选择歌剧二号也是因为喜欢同轴单元的声音。说到同轴单元,爱菲的同轴单元技术在业界中早就得到一致认同,这就是我选它的理由!
该怎么去听歌剧二号?
玩歌剧系列的发烧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用胆机或者一些小功率的纯甲类晶体管机来驱动。例如,Nagra的300B胆机、Accuphase A50V,甚至我还见过有人用X8此等大功率的机型来推。那是因为这类型的功放通常都有温暖、精致以及甜滋滋的音色,还有出众的音乐感。聆听的音乐大多数是人声、小提琴或者爵士音乐等等,很少人用它来狂爆交响乐,又或者那些追求听觉刺激感的音乐。
因为,他们就是要欣赏它重播音乐时那种独特的韵味!而我是听的比较全面的类型,所以我别出心裁搭配天龙720E石机,使它的细节处理更高,而且试听面积不需要很大,大概20来平方米的空间就最合适不过了!
初听歌剧二号
歌剧二号使用的是10英寸口径的同轴单元。其中,高频部分是2英寸的铝合金振膜高音单元再外加波导器,低频部分则是10英寸纸盆振膜。大家觉得这样一款音箱是怎么样的声音呢?初听歌剧二号,它给我的印象是声音很精致,特别是中高频部分的音色精致中带有亮泽感,声音的质地偏向鲜活亮丽的类型,讲求音色上的美感。
当重播小提琴的时候,能够非常突出小提琴的线条感,而摩擦的质感听起来会显得光滑一些,当演奏到高把位时音色也是非常亮丽、鲜活的,会变得非常突出,感觉小提琴就在面前一样。而试听爵士音乐的时候也是相同的感觉,乐器的线条很鲜明,定位很清晰,乐器的轮廓完全浮现。但让我觉得应该有所保留的就是它的低频部分,歌剧二号的低频很干净,收得也快,量感并不多,似乎缺少了一种宽松大气的特质。那到底是搭配问题还是音箱自身特性的问题?还是我个人对声音的不同要求?以我的感觉而言,我当然希望能将歌剧二号的低频能量尽量地多“榨”出来,同时也要继续“煲箱”!
意外的发现
为了让歌剧二号发出符合我个人口味的声音,我真的花了挺多时间去找不同的功放和讯源来搭配,这样玩实在太折磨人了!不过,在折腾的时候却让我有了意外的发现。歌剧二号搭配一些比较早期的功放和讯源,那个效果真的相当不错!例如,我搭配了Philips LHH1000这套转盘/解码组合以及Accuphase C290/A50这套早期的前后级功放,它们的声音都有很厚很温暖的特质,尤其是前者的Philips LHH1000,它的高频稍为暗调,中频细节又多又饱满,而且低频又厚又温暖,一下子把歌剧二号的声音重心往下拉,声音变得又厚又稳重。重新听一次自己熟悉的软件,出来的声音变得又顺又滑,信息量多而不突出,音乐的流畅性好了很多,全频变得饱满多了。
另外,也试过Conrad-Johnson(诗醉)CAV-50和Copland(科普兰)CTA405合并胆机,所还原的声音我也很喜欢。其中,CAV-50的声音磅礴大气,音场深度好,CTA405则显得温婉动人,很好地表现出音乐的内在美。虽然从全面性方面比不上C290/A50,但总体价格比C290/A50却是便宜好多!最后换了天龙720E石机之后,音乐的全面性表现出来了,整体效果非常惊艳,声音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出来的声音显得生动活泼,略为内敛而不会过分地张扬。听爵士音乐、古典音乐的时候,可以听到非常灵动传神的乐器演奏,尤其是古典音乐的表现,音乐的感情表达很细腻,对音乐是一种有深度的演绎。而低频方面,量感方面我基本满意,但更令我满意的是低频被控制得恰到好处,这一点真是不得不服!听感宽松之余,有着出色的弹跳性和层次感,而且力度也不强蛮,柔中带有一点狠劲,总体的感觉很不错!
不同音乐的不同效果,歌剧二号的细节体验!
展现钢琴的权威感
阿格丽希弹奏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歌剧二号轻轻松松就能展现出钢琴的权威感,阿格丽希指尖下的低音有重量但是速度很快,可以清楚感觉到琴弦振动的线条感,而不是那种模糊不清的低频延伸而已,高音时的钢琴颗粒明亮晶透。整架钢琴的形体庞大轮廓清楚,却不影响后方的乐器定位感,同时勾勒出既深且宽的音场空间。随之而来的乐团齐奏,气势一波一波滚滚而来,层次清楚不混乱,才刚开声就给了我很好的印象。
温润又不失爽朗的小提琴弦音
换上慕特的《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鸣曲》,歌剧二号展现出的是温润又不会太过黏腻的小提琴音色,听起来有厚度但又不失爽朗的清新感,所以听起来轻松又舒服。慕特拉奏的小提琴充满弓弦摩擦的细腻质地,或许就是所谓的松香味吧!当她独奏的时候,背景干净深邃,完全可以将注意力聚焦并且放大到琴弦上。
人声凝聚 定位清楚
歌剧二号诠释人声也很有一套,譬如Diana Krall的《Quiet Nights》,Diana一开口立刻就能感觉到声音形体凝聚在中央,轮廓非常清楚不模糊,而且歌剧二号将她的嗓音特色鲜明地呈现出来,辨识度很高,负责伴奏的低音大提琴拨奏同样是既沉又快。有趣的是,邻居跟我说他不喜欢这种低频个性,我问为什么?他说低频量感还不够多!可是在学音乐的女儿反而非常喜欢这种爽朗明快的低频性格,果然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不过,歌剧二号的低频量感真的不够多吗?我倒觉得不会,换上Marcus Miller的《Free》专辑,听完第1轨《Blast》,我想用沉稳强猛来形容这位贝斯高手弹奏出的低频,量感饱足却不泛滥,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搭配的扩大机展现出很好的控制能力,将低音单元牢牢地抓紧,一颗颗的低频颗粒凝聚扎实,又不会抢了中高频的光彩,让音乐节奏感鲜活明快。
除了凝聚力强之外,歌剧二号的定位能力也很优秀,譬如《悲惨世界》电影原声带,第1轨《Look Down天可怜见》歌者的声音依序加入,可以清楚听到每一个人的声音形体都非常靠近,但是位置略有差异,不会混在一起模糊不清,听到的是一群人在唱歌,而不是一团人《糊》在一起唱歌。
定位清楚,音乐听起来就很有画面,譬如这张《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现场录音专辑,第1轨是Paco De Lucia和Al Di Meola合作的《Mediterranean Sundance》,两位吉他手的声音定位各自分明,把整个音场空间拉得很开阔。吉他音色明亮、能量感又强,还好听起来不会太过刺激,大声催下去也不会觉得吵。两位吉他手以华丽的技巧相互较劲、相互合作,让音乐听起来鲜活多彩,听到后来身体都忍不住跟着点拍子,后半段两人炫技互飙,音箱的反应速度很快,丝毫不拖泥带水,爽度一流!
大编制曲目轻骑过关
最后我想听听大编制的曲目,换上由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五号交响曲》,曲目刚开头乐团齐奏的庞大场面与嘹亮的铜管吹奏,在歌剧二号的诠释下,音乐层次、动态起伏丝毫不见紊乱,而且音场开阔又漂亮,可以清楚感觉到音箱就这样轻松应对着,既能展现弦乐群优雅的细腻质地,也能展现整个乐团齐奏时大开大阖的音乐能量。足见歌剧二号的实力绝对可以轻松应付大编制交响乐团的音乐规模。
用石机搭配歌剧二号效果让我非常满意,跟我一样注重细节的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我的搭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