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HIFI(爱菲)音响网

快捷导航
查看: 4287|回复: 1

[讨论]音响让我们在听什么?

[复制链接]

0

主题

39

帖子

2606

积分

持续高烧

Rank: 4

发表于 03-14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次,一帮发烧友正聚在一起评论古璇的碟片《璇曲·蔓地》。大家各抒己见,言词激烈,虽众说纷纭,但意见大致分为“两派”。一种意见认为:《璇曲·蔓地》是一张录制普通,演唱平常,并不“好听”的碟片,只是凭着对选曲较熟悉的缘故才听一下,但听过一遍后就不候听第二遍了。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越差的器材播放这张碟片就越好听,越好的器材就越难听。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这是一张录制相当出色又非常动听的碟片,特别是古璇的歌声别有一种迷人的风韵,是试机和欣赏两相宜的好唱片,上机率极高。持第一种意见的发烧友自诩为“监听保真派”,而第二种意见的人则将音乐感染力放在第一位。 同一张碟片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让我们再看另外一种有趣的现象:两个发烧友都买了《阿淘的歌》这张唱片,一个发烧友除了用里面的第一首来测试“雷声”的清晰度以及和人声之间的分离度、第四首考察声场和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层次感外,其它的东西就置若罔闻了;而另一发烧友常陶醉在阿淘用歌声讲述的故事里面,听得热泪盈眶。

这种截然不同的聆听感受又说明了什么?在发烧交流活动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 有那么一套器材,重播出来的声音在解析力、透明度、结像力、动态、声场、速度等方面都给人一种很“出色”的感觉,一听就很吸引人,但却不会“感动”人,声音机械没有韵味。一些发烧友就认为这是很Hi-FI的声音,是他们追求的“对象”。而另外一种发烧友的看法恰恰相反,认为这是一种失真较大的声音。他们认为以下这样的系统才更保真:初听时平平淡淡似无过人之处,但越听便感觉到越有韵味,声音的感染力相当好,让人关注的是音乐的内涵以及声音的美感,他们认为这才是真实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才更接近音乐厅的自然感觉。但这种声音偏偏就被前一种发烧友认为是有染色的声音,是不够HI-FI的。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南辕北辙”的结果呢?有鉴于此,本人拟就上面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各位朋友探讨一下声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以便共同提高,更“烧”上一层楼。

享受音乐

有资料表明,鉴于音乐的神奇作用,有专家学者尝试着用音乐催植物生长,奶牛多产奶,母鸡多下蛋等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多有正面效应。而作为地球上的主人,人类更应该享受音乐的阳光!人类为何需要音乐?音乐是人类与自然万物相调和的产物,它比任何事物更接近于生命。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当与外界的人和事物相接触时,会在心理上滋生和积累一些情绪,如喜怒哀乐。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渲泄,就有可能导致身体内部器官的病变或患上会导致精神崩溃的抑郁症(听说早些时候跳楼自杀的张国荣就患有这种病症)。那么,我们该怎样去释放和渲泄这些“喜怒哀乐”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我认为最有效和最“爽”的还是音乐欣赏这种形式。当我们聆听和感受着那优美动听的声音时,身心便会与音乐产生共鸣而融为一体,是那样的舒坦,那样的轻松,感觉难以言状。甚至,音乐有时不单只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力量,让我们的思想爆发出激情的火花。

扭曲的声音

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是不可能经常欣赏得到“原汁原味”的现场音乐的。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大部分是通过音响器材的再创造而进行的,由于电声技术上的局限性,音响器材重播的“罐头音乐”仍与现场有一定的差距。兼之一些发烧友缺乏对声音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致使重播出来的“再造的声音”严重变形失真。这种扭曲了的声音给人的伤害是严重的,兼之发烧友经常喜欢大音量大声压下“自我陶醉”,给人的伤害更大。这或许就是一些学者为什么说音乐有时也会成为噪声的一种原因吧!在这里,举个“相由心生”的例子。

这是一个前几年比较“流行”的“故事”,说的是一个艺术学院的“雕塑高材生”,毕业后在埋头苦干雕琢完成一批“牛头马面”地府中的鬼怪作品后,重见亲朋戚友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面相居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貌似凶神恶煞,目光中透露出狰狞可怕,这就是以前英俊帅气“酷呆了”的他?简直不敢相认,也百思不得其解。多方求医无果,后偶遇一得道老和尚,问明缘由,老和尚已了然于胸,声称可治,报酬是帮他“打工”半年。带至寺庙后,老和尚也不提治病一事,只是叫其雕刻一批佛像,完工再给他治病。半年后佛像雕刻完毕,雕塑家重提治病一事,和尚笑称病已治好,并叫其亲友来“验收”。亲友们看后一惊,相貌果然恢复如初,脸上而且多了一层慈祥和善之气。亲友及雕塑家追问何故,和尚道出了其中因果,原来,此人初时雕刻的作品都是一些面貌狰狞乖戾的牛鬼蛇神形象,日长月久面对,魔由心生,心目中的形象便在面貌上反映出来。和尚的医治方法就是以面目慈善的佛像消除他心目中的“魔”,可谓高明。同样扭曲的声音犹如“魔”,也很容易深入“定力”不佳的发烧友心中。而正确的声音就是慈祥安和的“佛”,它们同样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所以,聆听正确而具有美感的声音和欣赏合适的音乐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鉴别音响效果正确与否的标准

早几年从杂志上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很有钱的发烧友,在音响店选购器材的经历。此烧友在音响店选好第一套器材后便购置回家发烧,自我感觉良好。但众烧友来访后对这套器材的“一番挑剔”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便开始了更换器材“升级”的频繁行动,几年下来,走马灯似的也不知换了几套器材,终于又在音响店里选好了一套器材,当老板告知这套器材就是早几年购买的第一套器材时,这个发烧友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子,不知是何滋味。旁观者则感叹:这又是一个被器材奴役得团团转的发烧友。这种发烧友由于心目中没有一个声音的标准作为参考,便成了人云亦云的牺牲品。今天听了一套器材,人家说好,便寝食难安,一心的想着追寻这套器材。明天又去听一套器材,人家说这套更好,心思思的又想着换机,折腾一番耗尽人力财力后终是一事无成,音乐反而没好好的听过一天。那么,我们该以怎样的标准去衡量鉴别音响器材重播声音的正确与否呢?毫无疑问,现场的声音表现就是我们的依归。但这种现场的标准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多重性的,就像现在的选美比赛,既有骨感型的,也有肉感型的,更有不胖不瘦中间型的,只要比例匀称,一样是美。至于哪一种更美,便是见仁见智了,古时候不也有“环肥燕瘦”之说吗?现场的声音表现也是一样,是多重性的。如有的音乐厅的声音特质是清澈透明,有的是浑厚饱满,有的温暖甜润,有的高贵华丽,有的声场宏大空间感好等等,不一而足,各有所美。再延伸到你的器材,也各有所长。但是请注意,在发烧友的家中,由于我们不知道当时录音环境的声音特性、录音器材的声音特性、重播音响器材的声音特性以及发烧友家中听音环境的声音特性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我们是没有资格和能力去评判我们重放出来的音响效果是否“真实”,我们所能讨论的只是音响效果的“美感”。而这种“美感”也是以现场的音乐表现为标准的。这种“美”也是多重性的。

音响性与音乐性

一位大款发烧友到一位教音乐的老师家中作客,聆听过这位教师的那套价位在一万多元的音响系统后,无限感慨地问这位老师:“为什么你这套低价位的器材能发出如此感人的声音,叫人一听就受到音乐的感动,而我的那套价值二十多万元的组合却不能提供给我?”教师答道:“我买器材和教学生,注重的是音乐表现力,如乐曲的意境、内涵、旋律、演唱时的情感色彩、投入等有关音乐方面的内容,而你们玩音响关心的只是信噪比、频率响应、动态范围、细节再生、音像成形、瞬变和速度等音响性方面的东西。我和朋友讨论的是音乐性的内容,而你们争论的只是音响性的东西。我们听音乐越听越投入,我们不轻易更换器材,资金多投入到购买软件方面去,浩如烟海的音乐软件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而你们投资的都放在硬件方面,以换器材升级为荣,这样做终有走到尽头的一天,到时便失去了兴趣退出江湖。什么是好器材,我认为最能表达音乐内涵,最有音乐感染力的器材就是好器材,否则,细节再多、动态再大、分析力再高,又有何用?!”更有一位练武术的发烧友这样理解:音响性和音乐性就像武功中的外家拳和内家拳中的形和意的关系一样,音响性是外家拳的形,音乐性是内家拳的意。没有意做为导引的外家拳越练越乏味,亦很容易停滞不前;注重意识贯注形体的内家拳越练越深奥。只注重音响性而忽略音乐内容无异是舍本求末,主次不分,就像重形轻意的外家拳;而注重音乐性就像重意轻形,意在形先的内家拳,音响性只是外在形式的表现,音乐则是内涵意境的反映,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音响是“形”,音乐是“意”,得意而忘形!所以精明的发烧友玩音响到了一定境界就会弃“硬”投“软”。但问题是现在仍有很多发烧友徘徊在形式当中。

0

主题

44

帖子

2600

积分

持续高烧

Rank: 4

发表于 03-1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的啊,我有一些朋友经常拉我去听他们刚刚败来的箱子,可是很难在他们那听完整一首曲子,总是刚起头就打断然后给我讲解箱子的人声如何如何温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2005-2018 lovehi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天津梦幻之声音响技术有限公司 许可证:津B2-20080131 ·  公安:12011302120114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音响商城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