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男人面对阴阳大裂变
题记:一心想写本书叫《中国的HIFI不归路》,陆续访问了很多人,其中大量涉及hi-fi发烧友的家庭生活话题,以下文字是其中一部分提纲。
理想篇:阴阳聚合的新世界——中国第一hi-fi夫妇田赵氏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对中国罕见的hi-fi夫妇都活得极其滋润,丈夫叫田寿宇,妻子叫赵娜丽。古城扬州的闲适生活造就了这一对肥美的老人。中国老人的理想生活在他们身上应有尽有地全部体现了出来,有理想、有趣味、有活动、有闲钱、有人请、四处转,如果全国人民都活到了这个份上,即使共产主义一时不能实现,老人和老人的后代也应该满足又满足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们的hi-fi生活。
凡有建树必要出奇,中国hi-fi伉俪田赵氏珠联壁合的背后有许多匪夷所思的地方:男的教文科,女的教理科;男的玩唱片,女的玩器材;男的谈欣赏,女的侃芯片;男的忙打假,女的做“枪手”……瞧见没,全倒着行使性别“个性”。
在扬州师范学院供职的田赵氏都是“校园里的人”,田寿宇先生是教音乐的,顺带管学校里的唱片,而太太赵娜丽是教物理的,曾有自己手工打造动圈唱头的宏伟历史业绩,因此顺带经常管教一群爱好无线电技术学生的课余生活。
面对我们的田老先生非常慈祥,这是中国hi-fi界的奇人之一,文化涵养和技术修养俱全。你说唱片,他从老百代说起,一直说到周璇的第一个老公后来是做唱针的。你说器材,什么德律风根慎昌洋行,什么威廉逊放大器,什么QUARD的器材。咱们长在改革开放年代全方位开放的后辈哪能知道这些个陈糠烂谷子的东西。
田寿老的巨大本事是用很不主观的口吻表达主观的意见,并且始终不温不火。大家都知道hi-fi发烧友都是很主观的家伙,可田寿老从千百万发烧友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表面的不主观。那时我们还刚刚出生,我们不理解那个时代,据说那时中国的媒体即使是技术性的,也要和某某仪表局保持一致,不然很可能是破坏国家生产。于是田寿老的平衡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他那些四平八稳的器材评论文章开始都发表在《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上,田寿老现在说那些其实都是科普文章,不算器材评论,那时大家都渴望学习。而田夫人娜丽女士拆穿田寿老于器材其实是门外汉,是跟着夫人瞎摆乎的,多少尖锐都在语焉不详中抹平了。
后来稍微开放了,田寿老在杂志上狂了,自称“发烧轩主”,真实的原因是写在同一期杂志上的文章太多,编辑部希望能改改署名,但“发烧轩”是什么地方?有人写信给宣传部,说你们要管管那些资产阶级正在进攻的地方,怎么可以在杂志上公开自己“发骚”的意念,还做什么“旋主”,简直是胆大妄为。我们理解这些往事花了很长时间,因为这些无法理喻的指责在当时还真有领导打招呼叫落实一下,说影响不好。
Hi-Fi男人面对阴阳大裂变
田寿老的办法是叫夫人出来做“发烧轩主”,这下没法说了吧,还好那时中国还不知道有“女同志”,不然某部又要难堪了。夫人出马烧得更厉害,赵娜丽女士出面立即大写特写那个声音淡如粥汤的“TDA2030”集成块,把一个丑小鸭打扮成美丽的格格,连篇累牍地写,每期写,换一个电容就是一个全新的推荐电路,搞得全国发烧友都绕着2030瞎hi-fi,颇有点“全世界大烧友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意思。
田寿老说抗议信来了不少,那时不叫“枪手”,也不叫“托儿”,叫“打桩模子”,这称呼多难听啊,于是田寿老赶忙给夫人拨乱反正,自己又拣起“发烧轩主”的帽子写2030的对手STK439的绍介文章,但夫人的理念教育了他,田寿老一写也刹不了车了,今天439,明天439,四平八稳的武功好象给废了。
20年过去了,发烧伉俪成了一对老人,他们仍在普及hi-fi,但明显场子少了,文字也少了,田寿老坚称赵老师还可以跑跑,自己累了,约个稿也由赵老师以老头子的名义写。“她瞒着我拿稿费,嘿嘿。”田寿老的眼中充满深情的爱意。
:打一枪换一只鸟的境界——中国hifi奇人郑一万
我声明郑一万的名字是作者所起,如有同名同姓者或经历相同者切勿对号入座。
郑一万早年在菜场里卖猪肉,一刀下去分量很准,是个人才。他的业余爱好就是hi-fi发烧,烧到啥程度,工资领来不计吃饭悉数买hi-fi旧货,家里的皮鞋盒子连带里面的皮鞋全做了喇叭,纸盒做纸盆,鞋子做折边。夸张哦。人家称他郑大师、郑法师、郑大仙……郑一万面对这些当面吹捧从来当仁不让,他的观点:真正的hi-fi大仙从来不是学工程的出身,JBL的老板是修汽车的知道吗?我斩肉也差不到哪里去。
改革开放了,郑一万到菜场领导那里申请一万元开办“三产”他不知道菜场本身就是“三产”企业,再办“三产”……这产业怎么让菜场来办……反正郑一万没读过啥书,你们学工程的别跟我绕。
菜场领导问办啥“三产”,郑一万说做喇叭。菜场领导寻思平日里也没少叫这小子修理家里的无线电,这一万元也不算多,大概就10只死猪吧,就欣然同意了。
出手不凡,郑一万做了第一个喇叭箱,仿4311的,顺带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只球顶高音。投放市场后,哎呀不得了,哪里是卖猪肉好比的,半年以后的箱子还在天上飞就已经卖掉了。郑一万聪明,他去工商局注册了自己的商标,这个商标此后的转让费是一个天价。
重温郑一万的第一个作品,虽然20年了,但还是出声不凡,完全可以打倒现在绝大部分国产喇叭箱,而现在还藏有这对喇叭箱的人,郑一万的开价是以一对全新的真的4311包换。郑一万的成功使管菜场的领导怎么都想不过来,野路子发烧友还真玩出钱来了,于是追加投资50万,后来300万。郑一万的企业成为全国非仪电系统最大的扬声器企业(现在说法就是民营企业啦)。
罗嗦了那么多,要说郑一万的LP,结发LP看到郑一万的成功真是一个礼拜有3天合不上眼,高兴啊,翻身啦,想想以前自己骂老公hi-fi够狠够毒,没想到现在居然赢利了,钱多得数不过来(因为那时据说最大的钞票是10元,数一万元比斩一万斤猪肉费劲)。郑一万也在想以前受LP气的事,想来想去是这样不理解hi-fi只知道钱的LP不能要,于是他搬到厂里与喇叭同吃同住共患难。一番不用任何喇叭就吵死了人的喧闹后,郑一万离婚了,厂里奖励他的房子也不要了,只要反对hi-fi的LP从此离去,钱也不要了。厉害吧,厉害!
此时菜场领导站出来坚决抵制郑一万这个陈世美喜新厌旧的资产阶级腐朽作风。郑一万脸一直,我连你菜场一块儿休,当场决定入主另一家喇叭厂,拂袖而去了也。
郑一万告诉新领导,自己要换LP,需要房子和一辆摩托车,这是条件。新领导不敢不答应,买房子买车奉上,有房子有车,PLMM马上大把跟进,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球顶中音也在同年诞生。
2年后,PLMM又不行了,郑一万只要hi-fi不管LP,离婚风烟又起,郑一万一甩手:房子、摩托、钱、孩子全归你,我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一回头对领导说,我郑一万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得再给我房子,再给我摩托,再增加手机一台。领导赶忙答应:没问题!hi-fi到了着份上,有水平吗?
郑一万又有PLMM了,又结婚了,又生了,不过这回中国第一的东西没拿出来,领导有点犯傻,私下说:郑一万LP太多了,脑子已经坏了。
不多久,郑一万又要离婚了,又把……给了LP,又给领导要求买……这些东西。领导说:呸,你到底是音响发烧还是LP发烧,我告诉你。烧LP和烧MM不是一回事啊,MM发烧成本低,LP发烧成本高,我们凭啥陪你烧LP。
郑一万再次拂袖而去,从此也退出了中国hi-fi产业的舞台,喇叭还在做,名气是没有了。
:hifi哥哥的义胆忠心——世界级小提琴家马青青MM的少女爱情
鉴于隐私原因,本篇人物全部化名,圈子里的人应该都知道是谁。
马青青小时侯很清纯可爱,不过在她11岁以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她今后是一个世界级的小提琴演奏家。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马青青当时都没有走到这一步的迹象。
青青长在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妈妈是里弄卫生站里给人打针的,全家4口人(青青有一个哥哥)挤住在一间10平米的小屋内。青青有个一起上学下学的要好女同学申申,申申的爸爸是个写群众歌曲的作曲家,青青11岁那年,申申的爸爸给女儿请了个老师教小提琴,青青很羡慕,回家跟妈妈说,也想请妈妈找老师学小提琴。妈妈问要多少钱,青青说申申爸爸一个月出50元,青青妈妈说我们全家一个月只有50元,这事就算了。青青哭了。
青青有个住在一条弄堂里的要好GG叫凯凯,凯凯GG是青青哥哥的同学,暗地里喜欢青青,凯凯GG见青青MM哭,就去安慰,顺带弄明白了事情原委。凯凯GG说,那你就在申申那里旁听吧,你不是跟申申很好吗?青青破涕为笑。申申爸爸同意青青旁听,让青青自己去买一把小提琴。青青回家跟妈妈说,妈妈十分为难,青青又哭了。
凯凯GG带着青青MM去乐器商店,看到最便宜的小提琴是每把27元。凯凯家里条件比较好,但口袋里也只有5元钱,凯凯GG说:青青MM,你先去旁听,我一个月后一定买下这把小提琴。凯凯GG的办法是去拣废纸,为了加快速度,凯凯半夜去偷偷撕墙上的革命标语,有一次撕了有一大麻袋了,进驻里弄的工宣队发现了破坏标语的“现行”,凯凯死逃,结果麻袋扔了,凯凯这回伤心得哭了,他说一麻袋废纸可以换1毛钱。这样下去一个月是买不到小提琴的,凯凯的爸爸是hi-fi发烧友,凯凯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是,凯凯后来的绝招是回家跟妈妈撒谎要装一个OTL放大器,骗到20元钱,就这样
把青青的琴买回来了。
青青的全家都知道琴是凯凯买的,他们想还钱给凯凯,凯凯死活不肯。青青的妈妈私下跟凯凯说,我们青青很聪明的,你好好爱护她,说不定她将来跟你的。
青青跟申申旁听,时间长了,申申就奚落青青了,说她白学,又拉不好,青青的情绪很低落。凯凯总是鼓励青青,他跑去现场观察了好几次,告诉青青你比申申拉得好,就是因为申申长在音乐家庭,对音乐的理解比你强。为了讨好申申爸爸继续让青青“白学”,凯凯主动帮申申家装音响设备,装一个放大器只收10元钱,还帮申申家大扫除搞卫生,一直糊弄到青青考上音乐学院附中。
青青和申申一起去考音乐学院附中,结果是青青考上了,申申落选了。据说申申爸爸为此第一次打了申申一巴掌,说:“我老子勒紧裤带买的炮仗,结果给别人放掉了。”
青青考上附中的那天,凯凯决定辍学顶替妈妈工作,因为青青学音乐是她家里负担不起的。凯凯每天下班后买了牛奶水果去学校看青青,青青的老师很反感,说:“你的小男朋友影响真不好,你怎么集中精力学习。”青青叫凯凯以后不要来了,她那天把少女的初吻献给了凯凯。
凯凯为了帮助青青,到处收集古典音乐的唱片,每个星期天,青青都是在凯凯准备的音乐声中度过的。那还是很封闭时代,收集那些古典音乐的唱片花去了凯凯全部的收入,后来就借钱了,钱借得很多无力偿还,凯凯做了一生中最糊涂的一件事,他偷了厂里的原料去卖,为的是买下别人手里的一套“四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的旧唱片。凯凯进了局子,审问他时凯凯咬定自己是hi-fi发烧友,坚决不提女友半个字。凯凯被判3年劳教,解去安徽,凯凯剃了光头被押解的那一天,青青请公安转告凯凯,她已经被纽约朱利叶音乐学院录取,将去美国学小提琴。
凯凯到安徽劳教到了第三年,他在无聊的时候经常跟人说自己有个女朋友在美国,是小提琴家,同犯都笑话他是做梦做到了天国里。这个故事后来管教也知道了,骂他不要胡思乱想,要好好改造。有一天放工后下着暴雨,凯凯正在吃饭,这时管教进来说,有个MM来探望。风雨中凯凯来到大队部,竟然是青青。青青浑身是水,她拿出一张英文报纸,告诉凯凯自己在全美少年小提琴比赛中获得了冠军,洛杉矶交响乐团为她协奏拉完了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在演奏这支青春的赞歌时,青青满眼是泪水,她想起了凯凯,想起了那位为了帮助她成长而贡献了自己的少年恋人。当年导致凯凯出事的那套唱片里,就有这部作品,虽然青青最终没能听上这套唱片,但青春的恋歌已经使她懂得了人生的美丽。青青决定要去看看凯凯。
当管教看到青青从贴身的塑料袋里拿出那张印有她大幅照片的报纸时,都感动得流泪了,他们相信凯凯以前的那些疯话都是真的。两个青年人紧紧地拥抱,虽然这是违规的,但管教都默默地退了出去。
几年后,青青在美国一家著名的乐团担任小提琴独奏演员,凯凯因为有案底始终没能去美国与青青团聚,他们天各一方,都没有结婚。我们始终关心着这对经历非凡的恋人,青青说,如果她能在国内谋到一个小提琴教授的位子,她准备回国与凯凯了了一生的心愿。
|